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,3月21日下午,工商管理學院特邀請我校圖書館館長王立海教授作了題為“高校教師科研項目申報、執(zhí)行與科研成果撰寫”的專題講座,學院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王立海教授以其多年主持(人)和評審(專家)國家自然基金課題的經歷和體會,以案例教學的形式從我國科研項目類別、如何申請、如何執(zhí)行、如何結題和其他應注意事項等5個方面,分享了多年積累的寶貴研究經驗和心得,體現(xiàn)了一名優(yōu)秀大學教師潛心鉆研、勤耕不輟的科研精神和甘為人梯、無私奉獻的寬廣胸懷。
王教授的報告內容豐富、深入淺出,宏觀和微觀相結合、抽象與具體相統(tǒng)一,很接地氣,對幫助教師進一步提高科研意識、增強科研信心、理清申報課題的思路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深刻啟示,主要概括為:
1.強意識: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師必備的條件,是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保障。
2.樹信心:信心大于黃金,科學研究雖有一定難度,但只要努力就能夠取得理想的成果。
3.勤思考:要經常思考,醞釀好的idea,有了idea,連續(xù)深入探索研究,就會成為好課題。
4.明方向:研究要有明確的方向,逐步深入擴大。具體申請課題時,要明確課題研究指南,做到有的放矢,增加成功的可能性。
5.廣閱讀:通過廣泛閱讀相關文獻,學習前人研究的理論、方法和思路等,掌握前沿動態(tài),找到自己研究的依據(jù)和必要性。
6.重積累: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,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,科研工作亦然。有了好的idea就用文章表達出來,逐步訓練積累,idea就會越來越多,越來越廣,越來越好,越來越深,文章也會越來越大,水平自然水漲船高,相應課題也是水到渠成。
7.善提煉:課題的關鍵是選題,選題要給讀者耳目一新、急于深入閱讀的感覺,所以題目要精雕細琢。其次是摘要,要用精確的語言把全文的意義、理論依據(jù)、方法、內容、結論等高度概況出來,讓讀者清晰可見。
8.組團隊:精干合理的團隊是完成課題的基礎,團隊作戰(zhàn)是取得勝利的保障,避免單打獨斗。
9.早準備:申報課題要提前準備,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一般要提前一年,經過課題組反復研討、打磨,最終形成好的方案。不能倉促上陣,急于求成。
10.抓細節(jié):細節(jié)決定成敗,包括標點符合、語言用詞、序號層次、引文格式、語義表達、預算細化等等,都會影響申報的成敗。
11.做圓滿:課題申報成功后一定按規(guī)范要求圓滿完成,有問題及時與課題主管人員溝通,征得同意后才能改變原來的計劃等。切忌不打招呼擅自變更原計劃內容,切忌超期、切忌財務混亂。
12.貴堅持:科學研究是慢功夫,有難度,不能輕輕松松地就取得重要成果,要付出一定精力,重在努力,貴在堅持。只要找準了方向、擁有了idea,掌握了方法、養(yǎng)成了習慣,會越做越順手、越研究越快樂,成功就差努力一公里,堅持就是勝利。
(供稿:工商管理學院 編輯:劉微)